第一百二十五章疑兵(3 / 5)

大汉奸臣 四国军棋 6006 字 2020-04-09

些王朝之所以如此轻易就被人替代了,说到底还是立国的根基不够稳固。

    而像汉朝、唐朝等传承够久的王朝,要想篡位就没那么容易了,曹操也好,朱温也好,他们的地盘都是一手一脚打下来的。

    对于杨渥来说,既然自己已经老了,那还不如趁着现在头脑还清醒的时候就完成皇位的交替,这样自己还能帮扶杨琰一程。

    等到几年后,杨琰彻底掌握了权利,到那时自己也就能完全放手了。

    杨渥的决心无法变更,第二年二月,杨渥在洛阳正式宣告逊位,称太上皇,由太子杨琰登基,并接受百官朝贺。

    逊位之后,杨渥避居宫中,新帝杨琰每日都会前去探望。

    三个月后,杨渥忽然思念起江南的风光,再加上此时杨琰已经基本掌控了朝局,于是决定乘龙舟回金陵。

    一路上,从洛阳到江都,百万人沿河道守候,为太上皇送行,至金陵时,更是受到无数百姓的热烈欢呼,“万岁”之声此起彼伏。

    江南各地的官员更是纷纷前来,想要觐见,然而杨渥却全部加以回绝。

    到了金陵后,或许是这里的气候更加宜人,所以杨渥的身体居然越来越好,仿佛活出了第二春一般。

    可惜,这一切依旧挡不住身体的不断衰老。

    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朝中的局势在杨琰的掌控下,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国中的人口持续增加,商贸持续繁荣,农业接连丰收,许多人都在高呼着,盛世已经到来。

    当然,在盛世的背后,免不了也会出现一些纷争,然而这一切对杨渥来说都已经不关他什么事了,只要不出大的变故,他都不会再轻易的干涉朝政。

    唯一的一次干涉朝政之举,或许就是关于海外领地的事。

    在杨渥退位后三年,海外吕州发生土著暴动,朝中派遣前去镇压的大军却在途中遭遇风暴,损失惨重。

    朝中许多官员都认为海外蛮夷之地,得之无甚益处,反而浪费国力,所以主张应该放弃吕州。

    对于这种呼声,远在江南的杨渥得知后大为气愤,当即就传诏洛阳,要求杨琰将持这种主张的几个官员全部罢免。

    杨琰原本就反对抛弃吕州,如今又得了杨渥的手诏,自然悉数照行,不仅罢免了这些官员,更是下诏说,海外领地乃杨渥艰辛开辟,后世之人若是胆敢废弃,便是抛宗忘祖。

    在杨渥父子两代人的强力推行下,终吴国一朝,便是国势再怎么艰难也没有人再提出要抛弃海外领地。

    而海外各州也逐渐完成同化,最终融合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时间流逝,终于到了杨渥七十八岁这年,在江南安居多年的他病倒了,而且再也没能痊愈。

    这年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