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五路皆溃(3 / 5)

大汉奸臣 四国军棋 5897 字 2020-04-09

p不过这一次吴国灭蜀后,郑仁旻入侵中原的野心又再次燃起。

    而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却是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

    原来当年吴国开国功臣刘威之子刘崇景叛逃到蜀国后,被刚刚继位的蜀主王衍加官进爵,多有封赏。

    然而蜀国的内部原本就自相倾轧,那些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都有很多遭到排挤,更何况刘崇景这个外人,所以没过多久,他就被王衍外调去黎州镇守,远离蜀国权力中心。

    如今蜀国国灭,各地刺史、节度使等纷纷投降吴国,刘崇景见大事不妙,于是连夜带人逃亡大长和国。

    到了大长和的都城大理后,他极力向郑仁旻建议应当趁吴军刚刚夺取蜀中,立足不稳的时机发兵进攻,定能一举取胜。

    不仅如此,刘崇景在蜀地多年,对蜀国的情形也有一些了解,他将蜀中的地形、人口、各方局势等详细情形都细细向郑仁旻说明,又添油加醋的向郑仁旻描述中原如何富庶,以勾起他的野望。

    在刘崇景的极力鼓吹下,郑仁旻还真动了心思,开始调遣兵力。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吴国一方打探到,于是才有了这一次杨炅等人的上书。

    收到奏疏后,杨渥一开始并不打算应允,毕竟中原的局势尚未平定,北方的后唐依旧虎视眈眈,是吴国的生死大敌。

    放着大敌不去对付,却发兵远征西南蛮国,这种事情怎么看都有些不明智;大长和固然要对付,但最好是放到天下一统之后再来。

    这就如同后世明朝先统一天下,并连续出兵北伐,等到将北元打残了之后,再出动大军攻占云南是一个道理。

    所以刚刚收到奏疏时,杨渥并不怎么重视;不过后来严可求却说道,大长和不过是个蛮夷小国,就敢妄自称帝,若是不发兵讨伐,如何彰显吴国威严?

    而且郑仁旻既然已经起了入侵中原的野心,就不会轻易放弃;若是不趁着灭蜀大军还在的时候加以讨伐,等到将来大军撤出蜀中后,郑仁旻定然会出兵来攻,到时候大军来回奔波,反而疲于应命。

    昔日王建一战取胜,就让郑仁旻在之后十多年里一直保持安分,如今若是能再能取得一场大胜,定能让郑仁旻彻底放弃野心。

    如此西南才能彻底安稳,吴国才能安心对付后唐。

    听完严可求的谏言后,杨渥也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有道理,现在讨伐大长和的确比不闻不问要好。

    下定了决心后,杨渥终于给杨炅等人回信,同意他们发兵讨伐郑仁旻,并任命柴再用作为大军的统领。

    这一次用兵毕竟不管是规模还是对天下大局的影响力,都不如灭蜀之战,再加上西南瘴气横行,地方偏远,杨渥自然不会让周本、刘信等老将去涉险,而柴再用的年龄相对年轻,身体更加强壮,所以让他领兵。

    为了尽可能保证战事顺利,杨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