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决胜(4 / 5)

大汉奸臣 四国军棋 5838 字 2020-04-09

    除了一开始的震惊外,接下来就是喜悦。

    “昔日朱温弑君篡位,如今他又死于自家儿子之手,这真是报应啊!”众人之中,最为欢喜的应该就是朱瑾了。

    朱瑾当年为泰宁节度使,曾经与朱温大战十年,最终兵败南下投靠淮南,但他的妻儿家人等都落入了朱温手中,下场可想而知。

    所以朱瑾和朱温之间的仇恨,比吴国其他人可要深得多。

    “不错,那朱友珪虽然假借朱温的名义传位给自己,又将朱温之死的罪责推脱给朱友文,不过这点把戏,怎么可能瞒得过天下人的耳目?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

    “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朱温有此下场也是应该!”其他将领同样满心喜悦。

    虽说他们之间和朱温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但一来吴国和梁国两家之间征战十多年,梁子早就结下,难以解开。

    二来,大唐立国三百年,即便到了后期再怎么衰微,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其极盛时期创下的诸多辉煌依旧值得人们怀念。

    吴国这些将领虽然对大唐没有太多的怀念,但对于朱温这个亲手灭亡大唐的人同样没有什么好感。

    如今朱温一死,众将自然是拍手称快。

    当然,更加让众将关注的却是后梁接下来的政局变动。

    要知道朱友珪做下如此大事,连他们这些外人都能够猜到其中猫腻,想来梁国上下之人更加能够猜到。

    那些朝堂上的大臣们,还有那些梁军大将们,或许他们心中对于朱温的死同样是感情复杂,说不定暗中还有人会因为“暴君之死”而感到欣喜,但这绝不意味着他们就能接受一个杀父自立之人上位。

    如此一来,梁国的局势必然会出现动荡,这对吴国来说同样是有利有弊的事情。

    有利的一方面是,梁国局势动荡,就会给吴国趁机下手的机会。

    如今吴军虽然夺取了荆襄这一战略要地,但总的来说,梁国最核心的地盘依旧被梁军牢牢掌控着,吴军想要对其下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而梁国内部出了乱子,吴军自然也就能轻易夺取一些地盘。

    而不利的一方面,同样是因为梁国局势动荡,吴国固然有机会趁机下手,但晋国同样有机会。

    这样一来也就使得晋国的实力进一步被增强了,从长远来看,这自然是对吴国不利。

    当然,即便没有这次朱温之死带来的动荡,晋国的实力继续增强和梁国实力逐渐衰微这一大势却是不会改变的。

    而对杨渥来说,他虽然知道这次内乱最终以均王朱友贞再次发动兵变成功登位告终,但这期间到底发生了哪些变乱,以及吴国有哪些可乘之机他却并不清楚。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