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以为自己闹了笑话,便有些惴惴不安的道:“父王,朱将军,小子只是瞎说一通,还请不要放在心上。”
    杨渥叹息一声,道:“不,你说的也有些道理。从出兵到现在,咱们连敌军的兵力到底有多少都没搞清楚,这的确有些仓促了。”
    其实最好的办法还真就是像杨琰说的那样,先将主力留在平阴观望局势,周本那里有四万大军,足以支撑一段时间。
    等到局势明朗之后,平阴这边的大军也完成了集结,之后便能以绝对的优势兵力,如同泰山压卵一般,强势击败晋军。
    这样不仅风险最小,而且即便出了意外也能从容应对。
    然而,正所谓树的影人的名,面对李存勖这种高手,谁又能保证周本一定能顶住对方的进攻?
    要知道历史上周本率军围攻苏州,同样是围城八个月,人困马乏,最终敌军援军到来,内外夹攻,导致周本大败而回。
    那一次面对的敌人仅仅是钱鏐的军队而已,而现在面临的却是晋王李存勖统领的精兵,其战力比钱鏐的军队强了何止数倍。
    若是杨渥不赶紧率军去支援,一旦周本遭遇像苏州之败那样的惨败,到时候不仅仅损兵折将,影响士气,更重要的是,之前对杨刘南城长达八个月的围城就彻底失败了,而晋军也将在黄河以南获得一个坚固的据点。
    这样的后果是杨渥无法承受的,所以明知道现在出兵要冒一些风险,但他还是出兵了。
    他向朱虔佑看了一眼,沉声问道:“有没有最新的消息,敌军的情况现在搞清楚了吗?”
    “回禀大王,斥候尚未有新消息传来。”
    杨渥皱了皱眉,现在都出兵一个多时辰了,柴克宏统领的骑兵作为先锋更是出动了近两个小时,但直到现在都没搞清敌情,只知道敌军目前正在急速南下,其骑兵正在大肆剿杀吴军的斥候,让吴军难以得到准确敌情。
    这样的战况让杨渥本能的感到不安。
    他沉吟了片刻,终于下定决心道:“传令给柴克宏将军,让他分出一支骑兵前去打探消息,抓几个喉舌来。就算是硬碰硬,就算要付出惨重代价,也一定要尽快搞清敌军的情况,不能继续当个瞎子了。”
    随即,他又补充道:“告诉他,一个时辰之内,孤要得到准确的消息,否则孤拿他是问!”
    杨渥这也是发起狠来,下了强制的命令。
    对他来说,从淮南军时代起,每一次征战的时候,淮南军和之后的吴军一方都牢牢的掌控着战局,他们的骑兵远远胜过敌人骑兵,所以能遮蔽战场。
    比如最早的敌人,盘踞两浙的越王钱鏐,起兵造反的田頵、安仁义和朱延寿,湖南的马殷等等,他们基本没什么骑兵。
    而后来遇到的敌人,后梁军队虽然有骑兵,但基本都留在北方对抗晋国,所以吴军在战场上很少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