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
“谢队谬赞。”何清源笑笑,接着说道,“在沈海涛死亡之后,我问过何正具体做了些什么,当时他曾经提及过瓷器的碎片。”
“他说了什么?”
“他说沈海涛临死之前,曾经提出过用一样极为贵重的东西来换取活下来的机会。”
“那块碎片?”
“是的。”何清源点头,“沈海涛信誓旦旦的保证过,只要再给他些时间,碎片将带来一笔巨大的财富,并且还说会给何正介绍些能量很大的人认识。”
“何正当时什么反应?”白中元问。
“不屑一顾。”何清源回忆着说道,“何正是个贪财的人,但并不傻,莫说是一块碎片,就算是完整的瓷器也不会当真。至于那些能量很大的人,如果沈海涛真的认识,还会蜷缩在肉联厂里面打工?”
“有点儿道理。”谢江轻轻点头。
“如此说来,碎片再次出现在何正的死亡现场,依旧是在模仿设局了?”白中元有点儿吃不准话的真假了。
“白队正解,一切都是为了做局。”
“那么数字呢?”
“没有什么数字。”何清源摇头,“在我布局中,从来都没有什么数字存在,可能是你们多想了。”
“真是这样?”白中元抬头凝视。
“是的,我想说的就是孕妇效应。”何清源毫不回避的点头,“偶然因素随着自己的关注而让你觉得是个普遍现象,怀孕了就更容易发现孕妇,开拖拉机就更容易看到拖拉机,相由心生,境由心造。尤其是连环杀人案迟迟没有进展时,必然会逼迫你们寻找案件的相同点,说到底还是先入为主了。”
白中元没有说话,而是在细细思索着。必须承认,何清源说的有一定道理,然而真的会是这样吗?
不说其他的,就单说丁亮的153号更衣柜,如果不是在那里面发现了白花和遗像,怎么能够锁定西山墓地?
有这样的疑虑没错,却也不能固执的将其认定为铁律,这个世界上的巧合很多,刑事案件中也不例外。
当然,巧合往往都是多疑的!
为了辨别真假,接下来的很长时间白中元都在做着求证。或是直截了当、或是旁敲侧击,总之持续了很长的时间。最后实在问无可问了,这才示意外面的警员将何清源带走,随后与谢江一起离开了审讯室。
……
办公室。
方言和宋春波正在看笔录,谢江一声不吭的喝着茶水,而白中元则是站到了窗前望着外面阴沉的天空发呆。
良久之后,方言抬起头后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从口供来看,无论是犯罪动机还是逻辑链条都没有问题,甚至可以说何清源就是我们苦苦寻找的幕后真凶,可为什么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呢?”
“这很正常。”宋春波取下眼镜,活动了下有些僵硬的身体,“从案发的最初开始,我们都处于被动的局面中,无法锁定犯罪嫌疑人,没有获取到有价值的线索,导致对这起连环案有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本能的做出心理建设,暗示自己幕后真凶具有十分强大的犯罪天赋,继而会下意识的认为案件背后隐藏着更多错综复杂的隐情,其实说白了就是和预期的落差感太大。”
“政委就是政委,说话果然不一样。”谢江插话。
“我承认你说的有道理,可就是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儿。”揉揉太阳穴,方言将目光望向了窗前,“外面有什么好盯着的,说说你的看法。”
目光游离于窗外但白中元的耳朵却注意着屋子里任何轻微的动静,回过头时眼睛里也透着思索的光芒。
“之所以不对劲儿,是因为这起案子太合理了。”
“太合理了,这有什么不好吗?”宋春波问。
“我还有半句话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