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藏兵于民(2 / 3)

队伍建设也很重要。如果西隆境内的乡寨,都有一批训练有素的民兵队伍,那些打家劫舍的土匪,只怕根本不敢来西隆这边捣乱。

那怕有人担心,那些乡寨有了武器,会对抗县衙这边,有保安团在这边镇场,只要那些乡寨领头人不傻,他们都知道应该做何选择。对抗还是合作,凭他们自由选择。

听完胡彪的这番交待,朱成宗也点头道“好!这事我会着手安排!事实上,这段时间咱们雇佣人手,已经让不少村寨的山民,对我们抱有极大好感。

只要我们的政策不变,相信那些村寨的当家人都知道,应该做何选择。有了护卫力量,往后土匪想打他们的主意,只怕也要考虑一下后果。那些村寨,可不怎么好惹呢!”

如果西隆是位于内陆的县城,胡彪或许会担心武器泛滥后造成治安不稳的后果。可西隆是西南边陲之地,民间武器数量一多,民间的防卫力量也能大大得到加强。

本身就打算在西南征兵的胡彪,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挑选更多熟悉西南地理跟环境的兵源。将来即便碰上土匪或侵略者,境内百姓也不至于毫无还手之力。

至少前世在西南服役的胡彪就知道,西南的稳定跟边境各村寨组建的民兵,也有很大的关系。若非这些民兵自发巡逻,单凭驻军的话,很难管控漫长的边境线。

况且,枪支也能培养更多有血性的男儿,未来征召这些年青人进部队,也能省去不少训练程序。只要政策管控得力,把枪支卖出去,这种时局下应该利大于弊!

若是能将西南的百姓都武装起来,胡彪相信日军未来想入侵西南,也需要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至于有可能因此引起的治安情况,只要政府控制得当,问题也不会太大。

前番从土匪手中缴获的武器,根本没花胡彪什么钱。这些武器放在仓库,根本就派不上用场。便宜点卖给山民,反倒能收获山民的信任,让他们更亲近于官府。

提前把道理讲清楚立下公约,胡彪觉得大多数村寨的当家人,都会遵守公约。至于有人担心,把武器卖给这些村寨,将来会影响治安,胡彪觉得问题不大。

如果连一帮手持武器的百姓都打不赢,那只能说明官军不得人心。这样的官军,就算被打败又何妨。这种担忧,至少对胡彪而言,根本不足为虑!

考虑到西隆的治安问题,胡彪此行离开只带一个特遣连队跟所属警卫排离开。另外雷雄带来的突击营,也从中挑选两个连队,组成一个突击队赶赴琼岛。

这样一来,胡彪手中可用兵力也多达五百余人,秦天佑这边也有一个营的兵力。短时间,这些兵力用于维持地方稳定,胡彪觉得问题不大,何况后续还有部队陆续调来。

决定前往琼岛之前,胡彪还给三舅子陆浩远发去电报,让其召集船只在海防港附近待命。连同已经抵达海防港的努维奇的复兴突击队,也被胡彪下令集结待命。

考虑到日军入侵龙州,只怕还有一段时间,胡彪也打算在周边多布置一些据点。对胡彪而言,部队想得到锻炼跟壮大,也需要一个对手。这个对手,日军无疑最为合适。

几封电报发出,已经迁移到西南的力量也被调动起来。离开西隆前,胡彪给李、白两人也发去电报,告知琼岛沦陷有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让桂系最好早做准备。

收到胡彪发来的电报,远在大后方的李、白两人,着实有些担心的道“健生,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委座那边,似乎很乐意看到小鬼子激怒英法两国呢!”

对老蒋而言,琼岛完孤悬于外海,失去制空跟制海权的,根本无力阻拦日军的入侵。只要日军不挥兵登陆,老蒋很乐意看戏,让日军去激怒英法两国。

可对李、白两人而言,桂省做为他们的老巢,一旦卷进战火,仅凭桂系的部队应对日军,只怕也很难抵挡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