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知道杜采歌的规矩,等杜采歌宣布正式进入拍摄状态,便一个个聚精会神,不敢再分心。
饶是如此,杜采歌还是找了几个人的错处,狠狠地发落一番,让工作人员们提心吊胆,打起十二分精神。
和段晓晨相关的彩蛋不会很长。杜采歌预想中,也就一分多钟。
一些快速切换的镜头,然后段晓晨有两三句台词。
不过真正拍起来就挺耗时的了。
比如那些快速切换,用来讲述段晓晨扮演角色生活状态的镜头,最终剪辑出来估计加在一起只有十几秒,却足足拍了一天。
第二天继续拍。
有一场是鬼脸乐队的演出场景,段晓晨在台下凝神倾听。
这里扮演鬼脸乐队的人还没敲定,就随便找了几个工作人员上去演,反正都是戴面具的。
然后杜采歌亲自客串了一把即将被取代的“前主唱”。
这段事情真实发生过,不过当时的主角是彭斯璋而已。
最初的鬼脸乐队中,主唱是邹国勇拉来的一个熟人。
但彭斯璋在听了几场鬼脸乐队的演出后,找到后台对乐队成员说“你们的歌挺好,不过主唱太垃圾了。让我来唱吧!”
原主唱不乐意了,提出要和彭斯璋k。
结果彭斯璋确实也展现出了比前代主唱高出了好几筹的实力。
前代主唱也是热爱音乐的热血青年,承认了失败,当即表示愿意主动让贤。
杜采歌当然不可能完全照搬那段情节,还是做了一些修改。
最后一场戏是段晓晨加入鬼脸乐队之后的演出场景,她飙了几个高音,大约15秒左右的镜头吧。
“停。”杜采歌皱眉静静地看着监视器,过了一会眉头舒展,“过了!”
停顿片刻后,他笑道“我宣布,《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正式杀青了!”
“大家都辛苦了!”
“趁着公司的大老板在,我们去大吃大喝吧!”他看着段晓晨。
段晓晨当然不会扫兴,笑眯眯地说“那让我们杜导去点菜,不管吃了多少都来找我报销,今晚不醉不归!”
于是演员们开始卸妆,工作人员收拾器材和道具,忙碌起来。
杜采歌则打电话,在附近一家口碑不错的酒店订了几桌。
段晓晨在卸妆后,也打了几个电话,找到一个开酒庄的朋友,让对方送几支好酒过来。
不管什么社交场合,杜采歌统统不喜欢。
不过杀青宴上,他怎么着也得装出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和大家伙联络感情,碰个杯,说几句惠而不费的好话。
“这些天辛苦了!”
“灯光打得很好,下次还找你啊!”
“你掌镜我特别放心,来,都在酒里!”
“这部电影里的道具一定会出彩。下次再合作啊!我打你电话的时候可别说没空。”
为什么杜采歌明明不喜欢社交,却在今天忙着社交?
因为人终究都是感情动物,谈钱当然很实际,大家也需要钱。
可在金钱之外,人也需要被尊重,被理解。
然后每个大导演,都会有自己的一个团队,比如摄像、灯光、道具、化妆这几个位置,一定会有自己的熟人,经常合作。
如果只是小打小闹,那还无所谓。
因为有些细节就没必要太抓。
比如刚刚拍完的杜版《那些年》,杜采歌觉得在故事性方面,自己的版本是不会输给原版的。
可是在细节方面,那就比原版差了许多。
男女主角的演技,不逊色于原版,甚至好于原版。
但是配角的演技,比如道具,一些镜头的运用,其实都差强人意。
只不过区区300万的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