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心事(1 / 2)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2706 字 2020-09-22

任何一个有远大目标的团体都不会忽视立规矩,但真正难的不在立规矩本身,而是执行规矩的人。

大宋恰恰又是一个律令法规特别多,执行弹性也特别大的王朝,涉及到一些法条的落实和具体案子的处理,不同的人,可能会有截然相反的判词。

历朝历代开国后都有收兵权屠鹰犬之举,虽然失之于酷烈,却也有效避免了很多问题,唯有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并以田宅重禄相诱,走出了另一条路。

不谈其举是否“文明进步”,只说开国皇帝的个人风格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大宋各级官吏更习惯“和稀泥”。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铁面孔目”裴宣更显可贵——不仅是大宋,任何一个朝代,这种能够铁面执纪的法令执行者都是稀缺的人才。

自周畀去了海东郡后,徐泽便感到手下极缺严格执纪的人才,遇到一些疑难事项的裁决,经常需要徐泽亲自定夺才行。

徐泽的确真心想救裴宣,而且立即行动。

这事对郭盛来说非常棘手,但对徐泽来说并没有多难,沙门岛就在登州州治蓬莱县以北,徐泽当即便给登州钤辖马政写了信。

马政心里虽然暗爽王师中被徐泽搞得灰头土脸一事,但也怕了徐泽,不敢再招惹这个无法无天不按常理出牌的“小老弟”,近一年时间都未与徐泽联系。

收到的来信,马政心内五味陈杂。

这位小老弟可太能折腾了,两年多时间,就做到了正将一职!当年,自己还可以居高临下,“赏”徐泽一个面子,现在,对方一封信自己就不敢不重视。

要知道,登州本来只有一将兵马,自己也只能兼任副将,真要打起仗来,第一将的正将只能是知州兼任。

虽然明眼人都知道皇帝惯着徐泽,不过是为了北伐大业,才会对这位会打仗的徐正将容忍有加,等到日后北伐成功,徐泽绝对没好果子吃。

但人家毕竟还要风光好几年,人和人之间,真的没法比。

徐泽随信还有一批价值不菲的财货,直接送到自己的官衙。

信中,徐泽客套问候之语后就直奔主题——听闻沙门岛口粮不足,常有人犯饿死。

之罘湾新创,极缺各类人才,请哥哥行个方便,随便送十个八个一个月前上岛的京兆府犯人过来,小弟一定好好照料,绝不会有失。

这事其实不在马政的职司范围内,但他手下的安海水师经常巡航于沙门岛附近,岛上又是常年死人,捞走“十个八个”确实做不到,但提一两个不是很敏感的重犯却是不费吹灰之力。

前朝的刺配之地主要在汉人稀少的西北边陲,为的是充实边地汉人户口。

但人自己长着腿,经常有不满朝廷的犯人逃至塞外投敌,成为威胁边疆安全的危险因子。

朝廷屡受其苦后,就慢慢改为刺配岛上。

大宋有三个刺配犯人的岛屿,分别是沙门岛、还有通州岛(崇明岛)和琼州(海南岛)。

以此时的开发度而言,沙门岛其实最宜生存。

沙门岛因为面积不大,且孤悬海上,不宜耕种,供给基本来自陆地上,朝廷原本规定沙门岛的犯人粮食配额是两百人,神宗时,根据形势变化,又增加到了三百。

但大宋刑法重,被刺配到沙门岛的犯人经常多于最大关押量,导致口粮严重不足,历任监押便想尽办法“解决”问题。

仁宗时,京东路转运使王元举就上书讨论刺配沙门岛的弊端,说朝廷一年刺配到沙门岛的犯人有三百人,十年就是三千,现在却只有一百八十人,其余的都死了,希望朝廷能矫正其弊。

王元举这是欺负仁宗性子懦弱又没见识——这些“死掉”的犯人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遇到南郊祭天大典,皇子、公主出生,皇帝登基、太后驾崩之类的大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