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供养(1 / 3)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3193 字 2020-10-01

离来苏县城越近,韩观心中的疑惑越深。

即便以耕战为主务的顺化城,农忙时节也很难看到这么多人一起劳动。

开荒的、犁地的、挑粪的、铲草的、撒种的……

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忙碌的农人,这还是以防备南朝入侵为第一要务的安复军么?

“康小哥,他们都是安复军的农人?”

“不全是。”

康达自豪地道“那些戴着印字草帽的,是俺们同舟社调来的劝农官。”

韩观听出了潜台词——劝农官不是安复军的人,同舟社也是独立于安复军以外的组织。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同舟社的真实背景到底是什么呢?

他原本猜测所谓的“同舟社”,是南朝为掩盖趁火打劫入侵大辽事实设置的傀儡,现在看来应该不是。

毕竟,以南朝之豪富,就算是整个燕云十六州几百万人也养得起,绝对不会在苏州这里费神费力的辛苦开荒种田。

可若不是南朝,他们又哪里来这么多强悍的汉人军队?

吁——

一阵竹哨声打乱了韩观的沉思。

哨声后,农人们聚到一起,坐地休息,聚精会神地听那劝农官站着讲些什么,还有人挑着茶桶过来,想喝的人自己去接。

韩观意识到这里的农人竟然是集体劳作,身为刺史,他知道顺化城立城之初也曾集体劳动过,但没过多久就分开了。

王罕不甚清楚百年前的事情,顺化城也要练兵,但仅限于农闲时节和青壮,农忙时却是各顾各家,很好奇安复军农人的生产方式。

“康大哥,怎么安复军的农人也要军管?”

同舟社下派的劝农官实际上也是各村共建会发展的负责人,也要和大宋一样建立保甲和互助组。

但这段时间的任务以准备春耕为主,组织村民训练和学习的任务,只能穿插到日常上工中潜移默化,更谈不上“军管”。

康达笑道“这哪是军管嘛,俺们同舟社当初军管的时候,可是连服装都是统一的。”

康达回想起同舟社和康家庄合办运动会的场景,那时的他还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同舟社也是“梁山同舟社”。

那以前,最深的记忆就是“饿”,醒来就饿,睡着了也饿醒,做梦都想吃东西。

自己吃的第一顿饱饭,还是长兄康狸在运动会上赢来的粮食做的,从那以后,家中的日子就慢慢改善了。

长兄如今已是水营的都头,薪水高,补贴足,自己也当了兵,家人又各有工作,自然早就不会饿肚子了。

“没军管,为何他们一起劳作,还有那三个汉子走路,也是有板有眼?”

经王罕提醒,韩观才注意到几个挑粪的汉子卸下粪桶后朝人群走去,三人无意识的走到了一起,每一步的步幅和步速都差不多。

这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阵列训练后养成的本能,普通百姓极少有这种习惯。

“那几个啊,是俺们同舟社乙种营的兵士,前段时日的训练效果很好,社首给他们分批放了假,估计在家里闲不住,自己到农场帮工吧?”

韩观注意到“农场”一词,确信安复军就是集体劳作。

天下再乱也要吃饭,只要一天不打仗,地就不能一天不种。

顺化城如今很多家庭缺乏青壮劳力,他也想过组织集体劳作,只是这事组织不难,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却难。

韩观问“既然是农场,为何他们要如此卖力?”

“他们都是没有地没牛没耕具的转户,同舟社给他们分配了田地,还借农具和耕牛给他们用,只是很多人不太会种地,便想出了这个合办农场的主意。”

“农场只办五年,然后就分到各家,在自家地里干活,不卖力怎么行?”

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