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太原太原(1 / 2)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2433 字 2021-05-30

阳曲县城。

当日,敌军气势汹汹而来,无往不利的大炮却被城上的防御工事克制,只进行了一次试探攻击后就缩回营中,连攀城部队都没有派出,守军士气为之大涨。

但李逵见阳曲轻易难下,便果断放弃攻城,转而率军北上,反让王禀忧心忡忡了。

太原府北面有三交口、百井寨和赤塘关三座比较坚固的城寨,但阳曲城中都要征发十五到六十百姓为军了,可想这三座城寨中的兵力也捉襟见肘。

相对而言,兵力最多、防御工事最完备的是赤塘关,可赤塘关的防御方向却是北面的忻州,对来自后背的同军攻击防御能力极其有限,陷落是迟早的事。

守城不能一味死守,必须随时掌握能够反击的力量。

正常情况下,王禀这个时候最好的选择,就是出城偷袭留守的敌军。

若是操作得好,一举扭转战局反败为胜也未可知。

敌军只留下了数千兵马,在东、南两面扎下一大一小两座营地,并没有对阳曲县进行包围,为守军由西、北两道城门出城偷袭了可能。

但同军的营寨扎得很坚固,且两营互为犄角,很不好对付。

王禀怀疑敌军就是故意留下破绽,为的便是引诱守军出城浪战。

一切战术的基础都必须立足于攻守双方的实力对比,再好的战术,没有合适的兵马来实施,并有合适的敌人来“配合”,都只能是纸上谈兵。

靠阳曲城中有限的战兵,坚守城墙都很勉强,出城偷袭强大的同军,纯粹是给敌人送功劳。

因此,明知道李逵攻下三交口、百井寨和赤塘关三寨,打通至忻州通道后,就能从东、北两面获得源源不断的补给和兵员,战术上将更加灵活。

但王禀却选无可选,只能死守城池,被动等援军带来的转机。

毕竟,河东路各州府不会被动等待同军逐个击破,肯定要反击。

且河东地形如此险要,朝廷一旦腾出手来,也必然要派出援军。

只要能撑到到那个时候,阳曲城就还有希望。

朝廷的反应速度超过的了张孝纯、王禀等人的预期,但没能这么快就派来援军,而是派来了传旨天使殿中侍御史刘豫。

奇怪的是,刘豫并没有绕道从西门进入城中,而是先到同军南面的小营,随后又被放行到达城下。

被守军用吊篮吊上城后,刘豫跟着王禀直奔官衙而去,宣布了诏令又立即出城,再次穿过敌营,带着随从赶马回京复命。

城墙上,看着匆匆远去的刘豫,新任河东路宣抚副使、经略使张孝纯的话语满是嘲讽。

“刘彦游可真是心忧王事不顾疲乏啊,跑这么远来一趟太原府传旨,竟然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就急着走。”

“相公!”

刚刚升任河东路兵马副都总管的王禀心里乱糟糟地,准备说些啥,可刚张嘴却突然有些意兴阑珊了。

张孝纯仍然看着远处敌军的营寨,并没有扭头看王禀,却能大略猜到其人的想法,因为他也有很多心事。

“正臣,同军今天应该不会攻城,陪我下城转一转吧。”

“嗯。”

战争泯灭人性,战争中也最见人性。

为什么要发动战争,为什么会放弃抵抗,又为什么誓死不降,总有一个理由在支撑复杂的人性,极少有人会做出没头没脑的事。

阳曲城中的军民愿意跟着张知府和王总管抗击同军的侵略,是因为太原地处太行腹地,消息闭塞。

对他们来说,徐泽是反贼,同军是叛军,反贼和叛军若是破了城,会做什么?

做久了大宋的顺民,他们已经害怕面对未知的命运了。

而张孝纯和王禀则是为了自己奋斗大半生的荣誉——对大宋的忠诚。

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