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二合一)叛徒比敌人更可恨(1 / 4)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4522 字 2021-06-08

四年前,不到三十岁的折可求便从其兄折可大手中继承了家主的重任,知府州事兼麟、府州管界都巡检使兼河东第十二将正将,能力和手腕自不用怀疑。

其人其实很清楚姚老二究竟打得什么好主意,姚古明显是拿河东路兵马做诱饵以吸引同军的主力,但折可求还是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任务。

原因很简单——河东路是河东人的河东路。

若是河东人自己都不愿意为了收复河东路而拼命,就更别指望其他的援军会为了河东人的利益而流血。

折可求很清楚此次任务的艰险,对付同军这样的强悍敌人,兵多而乱不仅起不到任何作用,关键时刻还会造成混乱。

因而,明确了自己将要承担的任务后,其人就立即整顿兵马。

从三万七千人中挑出了六千老弱,留在西河县守城。

折可求还集合军官进行了几天的紧张合练,以保证金鼓旗令通畅,并派出斥候越境打探敌军的情报,做足了大战的准备。

上一次,府州兵马长途行军后便仓促应战,在交城县西被同军轻易击溃。

这一回,折可求充分吸取教训,决定步步为营。

十二月初八,朝廷预定攻击发起时间的前一天,折可求率军北上,至郭栅镇(西河县至文水县约六十里,郭栅镇大致在两县的中段位置)留下四千人于此扎营。

随后,其人又带着剩余大军转道向西北方向继续行进,至子夏山(西河县至文水县的县境线上)便停了下来,早早扎营,休养体力。

次日,天刚刚亮,吃完早饭后,再次留下五千人驻守营地,折可求亲率剩余的大军直扑东北方向文水县。

折可求的行动很果断,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或者说,敌军根本就无心防守。

文水县城中仅留有三百守军维持秩序,见到宋军前锋后,就果断开城逃遁。

宋军左翼兵马前锋韩权担心有诈,逗留了好一会才敢进城。

同军果断弃守文县,顿时让左翼宋军陷入了被动。

继续进军交城县就必须跨越文水,已经到了年底,连日天寒,文水早就结冻,倒是不用担心渡河问题。

折可求是怕本部进展太快,会中了同军的诱敌深入之计。

可若是停顿于此,就有坐视其他几路兵马突入被敌军逐个击破的风险。

为统一思想,折可求召集众将研究军情。

直秘阁参军事折彦质认为既然确定了四路大军齐头并进,就不应该犹豫。

且敌军兵马不足,得知朝廷大军来援,为集中兵马,弃西线而守东线可能性极大,早日拿下交城和清源两县,再合兵进取阳曲以竟全功。

折彦质这番话并非纸上谈兵,而是有一定的依据。

同军打了两个月都没能打下阳曲城,已经师老兵疲,且后方岚、府、麟、丰、晋宁、火山等军州依然掌握在大宋手中的情况下,在太原府立足本就不稳。

其部的后方是北面的燕西路和东面的河北路,未虑胜先虑败,退往东线保住后路不失,再尝试击败一路或数路宋军,方是人之常情。

知晋宁军事罗称却认为折彦质过于想当然,同军战力彪悍,未必就不可能自持力强而弃东线守西线。

但对宋军来说,只有同军的主力出现在西线,方能有包围并全歼他们的机会。

若同军的主力敢前出到交城,反而是好事。

只要左翼拖住了同军,鄜延路与河中府援军就能轻易攻破防守空虚的清源县,并迅速完成包抄,一举解决这一股不自量力的敌军。

二人的意见虽不一致,却都是主张进攻,其他众将也基本赞成尽早收复太原府。

折可求见军心可用,便不再犹豫,当即下达命令。

其一,派信使前往刘光世、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