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赏识了。
不过李统领的官帽子还没有戴热,就给弄丢了。
原因倒不是与其有矛盾的辛兴宗告黑状,而是李统领自己告他人的状惹了祸。
李孝忠率军“收复”张村镇的时间是下午申时左右。
军情紧急,其人决定继续进军,不出意外的话,大概要到天黑后进入临安城下。
为安定临安人心,防止守军误以为其部是同军而发生不可测之事,李孝忠提前派出了快马向朝廷汇报本部人马的行进计划,并请朝廷提前安排好本部扎营地点。
但等其人赶到临安城下时,才发现朝廷虽然为其划定了营地,却在城池的正北面安排了左右两营,距离护城河还不到十步。
孤城难守,说的就是外无必援之军,城内守军的士气就很容易崩坏。
援军不一定要很多,重点要与城中人马内外呼应,并能有效威胁敌军。
因而,援军通常会单独安营扎寨,仅扎营位置的选择就非常考验为将者的能力。
而朝廷为勤王兵马划定的扎营地点简直蠢透了。
营地靠城墙这么近,完全起不到威胁敌军的效果不说,大军取水(临安护城河是死水喝不得)、排污和部队展开行动等等,都非常不方便。
等到同军攻城时,城墙上的守军不仅不能为营中勤王兵马提供有效支援,其远程武器还有极大几率会误伤营寨中的官兵,简直就是腹背受敌。
而且,大营正对北方,此时虽然已经到了正月份,但北风还没有停,大军在此地立营,敌人很容易利用风向半夜放火袭营。
李孝忠狂傲归狂傲,却不是一根筋的人。
其人也清楚自己是远来的军,必须一切听从朝廷安排,尽量别给自己惹麻烦。
但现在的情况是同军随时都可能攻过来,不尊重战争规律胡乱扎营就是自寻死路。
决定上万勤王将士的生死,甚至大宋王朝国运的胜败,都会因这个愚蠢的营地设置而注定。
这让其人如何敢为了顾忌朝廷大佬的颜面就胡乱将就?
李孝忠当即请示朝廷自选营地,却遭到了李纲断然拒绝。
李右丞确实不知兵,但身为亲征行营使,负有主持临安保卫战的重任,必须通盘考虑整个战局,哪能随便来个不入流的军将就可以对他的决定指手画脚?
其人当然知道让勤王兵马将大营扎在城下不妥,但现在的问题是没有更好的地方可以安排。
何灌当日选择的扎营地点倒是城墙够远。
结果,被同军强行扛着城上的炮火拔除。
那一战给守军留下了极重的心理阴影,也让李右丞意识到战争的残酷,其人如何敢让这支勤王大军又因为营地没扎好而再次被同军攻破?
正乾皇帝亲自统帅的大军即将赶来临安,李纲却已经没有打赢这一战的信心了。
其人只想死守临安,能拖多久就拖多久,只要拖得时间够久,皇帝长期在外的大同帝国必然会后方起火,迟早会自己退兵。
要达成这一战略,临安城内的人心就不能乱。
让勤王兵马驻守城下,主要是让惶恐不安的临安军民看到希望,知道自己不是困守孤城,从而坚定守下去的信心。
万余勤王兵马而已,完全可以被消耗掉。
但绝不能在何灌的小营被同军强行拔除没几天时间,就再发生一次同军强行破营的情况——这样的话,对临安守军士气的打击就太大了。
李孝忠的建议被拒绝,憋着一肚子火贴着护城河扎下大营。
其人根本没心情睡觉,连夜写了一封奏书,准备弹劾亲征行营使李纲。
次日一早,李孝忠受召入宫面圣,一路看到了李纲之前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