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风已平浪未静(2 / 4)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2298 字 5个月前

宿州,其实也是用于交换南阳府外围的颍昌府、汝州和唐州等地。

大宋朝廷便是不想承认这个结果,也没有实力将这些土地夺回来。

其实,包含李纲在内的主战派大臣也不反对割让这些领土给大同。

他们担心的是正乾皇帝欲壑难填,大宋若是答应得太爽快,日后恐难以收场。

朝廷今日给了淮州和宿州,焉知大同明日不会再要颍州和蔡州?

大宋虽大,却经不住几次这么大规模的割地赔款。

因而,正乾皇帝开出的条件可以接受,但不能接受得太爽快而让大同得到这一切过于容易,起码也得先讨价还价一番才行。

讨价还价的前提是双方手中都有可以还价的筹码,宋军虽然一再被同军压着打,却也不是没有还手之力。

至少,当下就还有一支总计十万人的生力军正在快速赶来临安。

可惜,他们的希望很快就要破灭了。

当日稍晚,京西南、北路路制置使种师道就遣人送来急奏,汇报勤王大军已经出了内乡县途中却遭遇同军骑兵袭扰一事。

种师道在急奏中反复强调本部没多大的损失,伤亡还不到百人,只因敌军异常狡猾,仗着机动优势神出鬼没,将士们在野地中难以立营,才暂时退入淅川县。

其人请天子勿要慌张,最多两三日时间,勤王大军即便不能吃掉同军这股死缠乱打的骑兵,也能步步为营进抵临安城下。

届时,便能与京营兵马里应外打掉同军主力。

为了稳住皇帝和朝中重臣,种师道也是拉下了老脸,把胸脯擂得震天响,不要钱的保证张口就来。

但临安城中的君臣们却不敢相信其人的承诺,皆认为此奏只是种师道打不赢同军才推卸责任的借口而已。

大宋经验最丰富的老将统帅数万战力最强悍的西军,都不敢与同军的偏师骑兵硬碰硬,而已经被同军的长枪顶上了脑门的君臣们还有什么好挣扎的?

抛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确认全盘接受正乾皇帝开出的和谈条件才是解决当前危机的唯一办法后,大宋朝廷立即高效运转起来。

当晚,赵桓便以资政殿大学士宇文虚中和知东上邠门事王俅出使同军。

二人的任务是向正乾皇帝敬献国书和京东西路、京畿路两路以及滑、陈、淮、宿、明、越等州的舆图、簿籍等物。

以此公开承认是大宋破坏了同宋友好的大形势,导致两国交兵生民涂炭,愿意承担此战造成的任何后果。

乞求大同正乾皇帝顾念天下苍生,息兵停战,再续两国睦邻友好。

为准备此战,大同帝国专门扩编了三个军,可谓兴师动众。

因而,徐泽主张的战争赔款数额也极其巨大。

不过,大部分的赔款都是以增加两国商品交易,以及诸如开放港口、矿山,税率优免之类的附加条款存在,赵桓也在国书中一并应了下来,态度相当端正。

唯一没能立即落实的是道君南逃,暂时无法在“认罪认罚书”上附署其人的名讳。

不过,大度的正乾皇帝并没有死扣这点细节。

其人相信以大宋朝廷的“言而有信”,肯定不会为了这件事而再让同军南下。

同强宋弱,赵宋朝廷只要不想再惹祸就得老实履约,赵佶更是不敢不签“认罪认罚书”,钱粮物资输送协议也可以撤兵后再慢慢谈,都不急一时。

徐泽做事向来雷厉风行,讨宋之战的目标达成后,便不再浪费时间。

同宋停战和约签订后的第二日,其人便命令各部有序撤军。

最先撤走的是赵宋朝廷移交大同的各式专业人才和重要物资,由魏定国师护送,直接前往燕京。

这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