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拨乱未必反正(2 / 4)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2418 字 5个月前

出仕的太学生就能以舆论裹挟民意,对其指手画脚,甚至肆意屠杀传诏内侍,并逼迫皇帝任用他们认为必须重用的贤臣。

现在,天子刚刚下达追封旧党魁首的诏书,就立即受到大批臣子的拥护。

这种拥护不仅是口头上的叫好,还有实实在在的利益交换——部分臣子便上书请求天子惩处暴民重振朝纲。

这正是赵桓需要的舆论,其人当即顺应民心,诏诛当日士民暴动杀死内侍的为首者,并禁士民伏阙上书,废除因战争需要向百姓敞开的苑囿宫观之令。

如此,君臣各取所需上下一心时,李纲却建议追击同军。

赵桓担心由此招致急于稳定内部的群臣反对,拿不定主意,只能向作战经验最丰富的军帅种师道征询意见。

种师道刚刚进京就碰到这摊子烂事,除了在心底问候屌毬不懂还他娘尽瞎指挥的李纲祖宗十八代,还能有什么意见?

当年辽军南下,是异族入侵,是低贱的胡人践踏高贵的汉人。

大宋禁军虽然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可沦陷区河北各地军民却没有放弃,针对契丹人的反抗和袭扰一直没停止过。

辽军孤军深入,攻击受挫后路又不稳,补给都成了大难题,这也是辽人明明局面占优,却在受阻于濮阳后果断议和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澶渊之盟签订后,宋军有民心依靠,北上收复失地就相对比较简单,一路上实际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斗,可以说是真的“护送”辽军离境。

现在的情况看起来和当年差不多,实际完全不一样。

大同帝国不仅不是异族政权,还极善于收买人心,控制新收复之地很有一套。

即便各地大户对注定要削夺他们利益的同军心有抵触,可在同军强大的政治攻势面前,没有底层百姓当刀使,他们也翻不起半点浪来。

事实是大宋的各路、州一旦被大同拿下,当地的百姓很快便会忘了朝廷。

另一方面,徐泽公开造反后,同宋两军数次大战,都是大宋禁军完败,导致将士们惧同入骨,根本不愿与同军正面交手。

甚至,一些宋兵故意打败仗,就是为了投降大同不用再过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

以两军的实际情况而言,现在派军追击同军绝对是没事找事。

就算真能打胜仗战果也有限,可打了败仗则后果不堪设想。

李纲这大头巾却不顾百年前后完全不同的客观事实,胡乱引用澶渊之盟的例子出这等馊主意,让老种如何不气!

他统帅的陕西诸路勤王兵马虽然没能及时赶到临安城下,却也没当看客。

其部出内乡县后,与前来岳飞部交手过十余次,可以说是无日不战。

西军战力确实不如同骑,可数量毕竟十余倍于后者,只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根本不惧这点骑兵。

但问题是同军主力日夜攻城不停,朝廷十万火急,临安城随时都会被攻破,同骑可以不急,勤王大军却等不起。

种师道只能行险用计,设下了几个圈套,寄希望逮住机会让重挫这股骑兵。

可惜,这名叫做岳飞的同军小将极为狡猾,每次都能窥破种师道的精心布置,并将计就计,吃掉一小部诱饵就跑。

而宋军将士则对同军有了心理阴影,稍有伤亡就撒丫子跑路,根本不敢与之硬拼。

即便以种师道的威望,也不敢逼急了这帮丘八。

其实,就算将士们敢打硬仗,种师道也不敢命部队放开了追。

因为同军的主力就在不远处,这部骑兵如此嚣张,搞不好就是徐泽抛出的诱饵。

万一大军不小心追进了同军的包围圈,导致大宋这支最重要的有生力量被葬送,那可就真的要亡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