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于虚,朕有意再给你一个机会,你可愿意?”
实话说,王黼几易其稿的《论宋政得失疏》还是很有可取之处,之所以不能让徐泽满意,只与其人的立场和视野有关,态度上绝对是没问题的。
换一般人写了整整半年的专项报告,说不定就得暴走了。
王黼却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推翻自己原先的稿子,不断完善自己文章,是真的非常珍惜这难得的机会。
现在正乾皇帝终于肯给他机会了,王黼如何能够不激动?
“臣,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
“呵呵,不用你赴汤蹈火。朕且问你,高丽之事,你知道多少?”
“臣——”
王黼有些为难了,高丽的情况他知道一些,但也只是一些而已。
赵宋王朝的外交必须服务于军事和政治需要,高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荣幸地排在了赵宋外交优先级的第三位——前两位是辽、夏两国。
而比夏国还要陌生一点的高丽被同舟社打败之后,便与赵宋王朝断交多年,说起高丽现在的情况,赵宋朝廷还真没人清楚。
王黼升为宰相后,既没动机也没有渠道了解高丽的近况。
投降大同后,更是一门心思研究赵宋朝政得失问题,根本没有精力顾及其他。
眼见好不容易到手的机会就要飞了,其人大急,却又不敢欺瞒英明的正乾皇帝。
想明白自己的处境后,王黼泄了气,决定还是照直说:
“臣只知道一些高丽的历史,且知之不详。”
徐泽要的只是王黼的态度,自不会故意折腾其人。
“政和六年,同舟社以武力降伏高丽,双方随之建立‘同盟’关系。
四年后,大同立国,高丽前任国主王俣已经辞世,其继任者王楷主动向我大同称藩,并亲自来燕京求朕册封。
上个月,高丽权臣李资谦突然作乱,囚禁其国主。
应王楷之请,大同数万大军已入高丽平乱。”
正乾皇帝的语速很平缓,但透露的信息量却极大,传入王黼的耳中,便如钱塘江大潮般强烈撞击其人的内心。
十年前,徐泽还只是登州第二将正将,就能一战打服高丽,已经不算什么奇闻了。
如今,大同立国才四年,就已经强大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北面压得强势崛起的金国丝毫不敢动弹,西面逼迫桀骜难驯的夏国主动称藩,南面才教训了不知敬畏的赵宋,东面却在着手灭亡高丽了!
徐泽只是回顾了同丽两国的交往史,话中丝毫没有透露对高丽的恶意。
但王黼仍能坚信高丽就快灭亡了——没有谁能逃得过正乾皇帝持续十年的布局,堂堂大宋王朝都不能,小小的高丽更不能。
不过,其人更关心的是正乾皇帝为什么要主动给自己透露这些信息?
用不着王黼瞎琢磨,徐泽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王卿素有治国之才,对于平定高丽之乱,可有计较?”
说王黼“素有治国之才”显然有些夸大,但其人能够年纪轻轻就登上高位,力压一众赵宋大臣,并与老奸巨猾的蔡京斗个旗鼓相当,肚子里还是有一些货的。
只是,其人连高丽国内的过去都是一知半解,这些年究竟发生的事情更是刚从徐泽嘴中得到一鳞半爪,自然没法为大同平定高丽之乱提供什么计策。
但正乾皇帝要问的,也很明显不是表面的意思。
王黼不愧是善窥人主之意的大奸臣,很快就想明白了自己该说什么。
“陛下,臣听闻高丽民风迥异于中土,且华、土之争由来已久。
以臣愚见,若只为平一时之乱,遣一上将军打败叛军,然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