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都没有捷径可走,得到的越容易,后面要付出的隐性治理成本就越高。
河南府的历史问题若是不能及时处理好,会为后面的治理埋下很大的隐患。
在有些情况下,历史即包袱。
洛阳十三朝古都的辉煌过去,既给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也使得其地相比才建都几年的临安更加难以在大同新政权下转型。
当初,一世豪杰赵匡最终放弃了都城洛阳的计划,自是有多方面原因,仓促间难以搞定汴梁和洛阳各自的守旧势力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
而从宋神宗开始变法开始,文彦博、司马光等旧党“赤旗”和理学的重要奠基人程颐等人政治斗争失败后,皆被发配到了西京洛阳任职。
这些人在洛阳长期著书立说,并相互勾连,势力盘根错节,影响力极大。
如:二程理学最先便是以“洛学”之名传于天下。
由此,洛阳就逐步形成了大宋顽固势力的大本营,这一事实几十年来都未曾改变。
徐泽在战前特意安排秦明一个师渡河南下,攻取孟、郑等地,就是怕兵多了吓坏了这帮宋臣使河南府“和平解放”。
没想到千算万算,最终还是这个结果。
大宋王朝即将灭亡,可大同帝国一统天下并建立新秩序的路还有很长。
正乾皇帝意志坚定,当然不会为了所谓的“天下人心”而放弃大同的立国根本。
御驾赶往洛阳,既是安抚底层百姓尽快稳定河南府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是为了加强行政力量推行社会改革的需要。
必须趁着改朝换代的良机,尽可能捣毁这个顽固势力的大本营,少留尾巴给后世。
当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和人才积累,大同朝廷对于摧毁和改造旧势力已经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了。
只要军政力量配置到位,该分化的分化,该改造的改造,该打击的打击,该镇压的镇压,大部分的事都有前例可以借鉴,也有人才具体落实。
如同处置两个月才发生的鲁县(全取京东两路后,徐泽合并调整了部分州县,更仙缘县为鲁县)孔氏勾结宋廷一案,就由法部和监部督办。
徐泽做作为日理万机的一国皇帝,自不可能什么事都亲力亲为,犯不着为洛阳的社会改革浪费太多精力脏自己的手。
其人坐镇洛阳,只是配置行营力量督办,他的主要精力还是在统筹灭宋之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2)页
战上。
洛阳行宫,讲武殿。
正乾皇帝批阅完各类奏章之后,难得有闲,便在行宫中四处走走。
洛阳行宫城共有宫室合九千九百九十余区,周回九里三百步,比周回五里的汴梁宫城大了近一倍,气势极为恢宏。
如此雄伟的宫殿群作为皇宫,自然能够彰显大国气度。
但作为前朝的遗留古迹,每年都要花费极多人力物力对其进行维护,则有些浪费。
徐泽边活动身体,就边在思考如此庞大的宫殿群如何处置问题。
恰逢临安捷报入洛,随驾参军马扩立即赶到讲武殿,向皇帝汇报。
“陛下,岳飞已经攻陷临安,宋主就擒,赵宋朝廷灭亡了。”
赵宋灭亡这件事在史书上绝对值得大书一笔,但对大同帝国的经历者来说,却不值得为早在决定出兵灭宋时就已经板上钉钉的事了而格外兴奋。
正乾皇帝在灭宋的最后关头转道赶来洛阳,就可以看出大同君臣对此事的反应,马扩汇报的声音便很平淡。
“哦?就擒,赵桓有胆子抵抗王师?”
徐泽倒是有些纳闷,以赵桓胆小如鼠的性格,不应该是请降么,怎么变成了就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