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诸国匍匐大同前(3 / 4)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2573 字 5个月前

点其实不构成问题,大同已经实行分路划分科考录取比例的办法。

各地士子考试时只需要跟本地士子比,当官了才要跟全国的精英比。

高丽注定要灭亡,能不能出仕大同,彻底融入宗主国治理体系,光大门楣,就靠士子们自己的努力了。

相对于高丽国上下脱节的不同反应,夏国上下则弥漫着大祸降临的恐惧气息。

前年底,趁着大同帝国讨伐赵宋造成的天下混乱,夏国主李乾顺毅然决定出兵陕西,拿下了西安州、怀德军等地。

正乾皇帝行堂堂之师,出兵讨宋之前,就发布了《讨宋檄文》。

夏国作为与同、宋都接壤的大同藩属国,自然也收到了徐泽特意派人送来的《讨宋檄文》,李乾顺实际非常清楚浑水摸鱼会触怒正乾皇帝。

但诸国之中,唯有夏国最为艰难。

宋、夏拉锯多年,夏国在战术上并没有输的太难看,可国小民疲的现实困难无法与大国持久相争。

夏国接连失去横山沿线战略要地后,已经很难在继续维持了。

大同已经灭掉辽国,取得了天德、云内、河西等地,又拿下了河东,等其再灭掉大宋,夏国将再无伸展空间,只能坐等亡国了。

另一方面,大宋这样体量的大国就算要亡,正常情况下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敌人吃干净,再怎么着也能拖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

而这段时间就是夏国唯一的机会!

李乾顺知道夏国的斤两,不敢采取更合理的联宋抗同策略,就只能浑水摸鱼夺取一些大宋边境的领土以扩充夏国实力。

其人非常谨慎,无论西安州,还是怀德军,都是历史上曾数次在宋、夏两国之间倒腾的土地,就算事后大同追究起来,夏国也有说法。

只是,大同仅仅几个月时间就灭掉了压着夏国打的大宋,又在其后与重生的宋国建立外交关系,还支持后者向夏国施加压力,就太出乎李乾顺的预料了。

而牛皋率军攻下永兴、鄜延、环庆三路后再次与宋军停战,转而整顿兵马,调整防务,更是令夏国君臣感受到大同帝国的极度不满。

李乾顺派来大同的贺正旦使团级别非常高,正使乃是夏国首臣濮王李仁忠,希望借此举表达本国对宗主国的忠心,以尽力消除误会。

李仁忠此番来燕京,除了带着大批礼物外,还带着国主交待的两项特殊使命

其一,向宗主国汇报夏宋两国的历史积怨、领土变迁,并公开宋人挑拨同夏宗藩关系的罪行,以解释其国协助大同灭宋的“义举”。

其二,询问世子近况,以“国主念子心切”为名,请求正乾皇帝放李仁爱回国。

正乾皇帝国务繁忙,并没有单独接见夏国贺正旦使。

诸国使者一同陛见天子的仪式极为隆重,李仁忠自不敢放肆。

其人只能在外使见仪之后,向大同外部尚书王四转述此行的目的。

王尚书已提前与皇帝沟通过,很爽快就答应了李仁忠的请求。

安排其人与其国世子李仁爱见面,却对“夏宋两国领土变迁”不置可否,更没有接受夏人静心准备的《夏宋历史舆图》。

宗藩本就是国势强弱鲜明的两国缔结的不平等关系,宗主国凌驾于藩属国之上,而藩属国则必须看宗主国的眼色行事。

很明显,大同帝国的眼色很不好看。

上国尚书王四不接受舆图,下国使臣李仁忠自不敢坚持。

至于接世子回国,更是没影的事。

代表夏国新兴势力希望的李乾顺次子仁孝已经四岁,身体状况良好。

李乾顺巴不得这个逆子死在大同,怎么可能真的接李仁爱回国?

此举本来就只是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