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的含蓄以及内敛,到士匄接手老范家的直接和大胆。
如果是一颗老姜,会更习惯士匄这种直接和大胆的风格。
他们认为这样的人更好对付,不像做事隐晦且多想的风格,需要什么都要细看和深思。
年纪轻轻却活成了“老姜”的晋君姬周笑着说道“如此便无须顾忌,开战罢。”
真正下命令的人该是作为元戎的智罃。
而智罃只是一直笑,没有反对也没赞成。
晋军出动了。
智氏、韩氏、阴氏、中行氏和其余联军的部队没动弹,范氏的四个“师”进行分散,攻取属于郑国的“城”、“邑”、和“邦”。
那么一看,就是上军和下军分别出动了两个“师”,实际的“主将”中行偃和吕武却成了看戏的。
其实,这个也是范氏愿意看到的结果。
各家待着光看戏,单凭范氏打下来,好意思抢吗?
如果一个个去问,答案是好意思。
坐在一块再问,谁都会笑而不语。
从什么时候开始,晋国的“卿”开始变得一个个都不要脸了?
应该是从智罃当任元戎之后。
这个是智罃过于贪婪,搞得谁都不敢脸皮太薄。
脸皮薄下场会是,没好意思将事情做得太直接,话讲得太明白,利益就不再归于自家。
郑国没有派人过来迎战。
范氏的四个“师”攻打每一个地方,遭遇到的只是当地的郑国贵族反抗。
如果是范氏没有学会怎么制造攻城利器之前,攻城战什么的,哪怕打赢了也会损失略微惨重。
现在情况不是范氏从阴氏那里学会怎么打造攻城器械了嘛。
结果是,范氏的军队本来就能打,再加上攻城利器的出现,相对轻易就一路攻城拔寨,花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席卷“祭”地。
在这两个月里,大多数人都是作为看客。
并不是所有人都满意坐看他人拼命。
中行偃就属于忍不住,要动手却被阻拦下来的其中之一。
阻拦中行偃的是智罃这位同宗。
偏偏智罃没给中行偃一个说法。
“本是出于同宗,为何元戎如此待我?”中行偃看上去是真醉了。
现在的军队出征并没多么严格禁止喝酒。
不但贵族能小饮,将士也能吃饭的时候少许喝上一些。
作为一名贵族该有操守,需要统兵作战为前提,约束自己绝对不能喝醉。
中行偃非常不爽智罃,肯定不会找智罃喝酒。
韩厥又是个闷葫芦,年纪也偏大。
中行偃只能找年纪相差不多,地位差距同样不大的吕武,一块给喝上了。
吕武有点怕中行偃下一句来个“咱们一块干智氏吧”的话。
他有两套说法,能拱火,也能劝解,选择了后面的选项,说道“天子未有所动,范氏有利而动,我等岂能如此?”
简而言之就是,新登基的那个周天子不知道在搞什么玩意,还是没有联系晋国。
不单单是晋国这边有那样的待遇,其余各个诸侯国都一样。
历史上不是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只是非常少见。
无一例外是周王室自己内乱,又或是遭到外敌切断联系路线。
可是根据韩氏给出的信息,周王室一没有发生内乱,也没有谁跟周王室开战啊?
那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且先不管周王室到底在搞什么。
包括晋君姬周和元戎智罃在内,很明显就不想扩大战事。
同意范氏攻打郑国的“祭”地是一种试探。
不是试探郑国。
而是在试探楚国。
信不信一旦楚军有北上的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