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晋军分得比较散,前军跟中军有三十里的间隔,关于陈国派来使节的消息是前面的韩起派人回来通禀。
士匄笑吟吟地说道:“必是来降。”
那就是废话了。
宋国带头,好几个国家合在一块凑成反晋联盟,战争在去年爆发,两年不到反晋联盟土崩瓦解。
晋国再一次用事实告诉世人,自己不但行,并且还很行。
本来就是被裹挟进反晋联盟的陈国,他们有自己的心理活动,认为本身就是被迫着搅和进去,也许将事情讲明白能得到晋国的原谅,再表态愿意追随晋国,极可能会获得一些好处?
吕武问士匄,道:“可纳陈国?”
这事不是元戎拿主意的吗?
士匄先一愣,随后反应过来。
眼见着郑国要失去大片疆域,晋国的势力范围向南进行扩张,离陈国和蔡国近了不少。
在往后的日子里,郑国注定不再作为一个二流强国,能当个三流诸侯国就算不错了。
局势的变动之下,晋国怎么去处理陈国肯定要跟着变。
如果说以前陈国离晋国太远,接纳陈国会让晋国疲于奔命,当下郑国已经彻底不行,楚国那边好像也是进入虚弱期,陈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对晋国来说就显得有点用了。
吕武那句话就在问士匄一件事:范氏要不要留个尾巴,好在将来继续向南扩张?
将前因后果想明白了的士匄说道:“可纳陈国。”
同样的字眼,说话的语气不一样,想要表述的意思也就不同了。
吕武颔首,说道:“如此,下军将应当从速。”
目前解朔正率军在陈国境内左冲右突,不光是追击从“圉”逃过来的联军,陈国的城邑也在他们的兵锋之下。
这个可不是吕武教坏了解朔。
说到底,晋国的战争模式从“沫之战”后就出现变化,战争不再仅限于两军相争,逮到机会能攻破城邑必然不放过,再尽情地获取战利品。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晋军进行的战争从春秋模式进入到战国模式。
然而,抢先进入战国模式的并不是晋国,其实是楚国和吴国。
楚国和吴国的战争从来没有让非武装人员走开的规矩,打起来压根没有什么规矩可言,并且不管什么老弱妇孺。
很奇怪的是楚国打宋国、郑国,包括一再跟晋国交锋,严守着属于中原的那一套规矩,也就是战争仅在两军对垒,不会刻意去伤及无辜。
不太好说楚国对待吴国和之外为什么要双标,致使战争出现变化最大的祸首则是晋国无疑。
那里面当然有吕武的锅。
吕武是什么人啊?他逮住机会就往阴氏扒拉人口,视每一次服役为壮大阴氏的机会。
获得人口以及物资的作风在吕武成为元戎之后带给了全体晋国贵族,与晋国爆发战争的国家能不倒霉吗?
当然了,战争波及到非军事人员了没错,血腥的屠杀或是乱杀无辜则暂时并不激烈,经常是战败一方的黎庶乖乖跟晋军走,几乎没有出现过非暴力不合作的场面。
用一些人的说法:奴性很重啊!连反抗都不会。
楚君熊招跑得很快,穿过陈国直接逃回“郢”去了。
他们回去后并没有解散军队,甚至还进行了征召,各处的楚军汇聚向“郢”而去,慢慢正在聚集起一支大军。
这是防备晋军没有见好就收,做好了晋军一旦越境就上去保家卫国的准备。
吕武则是率领晋军在陈国搅了一圈,再转向西南逼降了蔡国。
“楚都‘郢’聚兵十万?”士匄听到这个消息出现了犹豫。
晋军一路打下来,随着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