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统一天下太快,快到了极度缺乏能干的臣子。
版图迅速扩张,人口迅速扩张。
这么大的地盘,这么多的子民。在这个通讯手段基本靠四条腿的时代里,想要地方安宁发展,就需要有大量的治理人才。
悲催的识字率和文化普及程度,限制住了人才的基数。
短期内王霄能做的,不是去提高改变教育体系,而是尽可能的把民间的人才都收集起来用。先解决燃眉之急再说。
至于教育方面,王霄实际上早就在做了。
之前的医学馆就是如此,王霄亲自传授医术,再通过医学馆不断的招募人才培训,从而大幅度的提升了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
同样的,在秦国做事的墨家,按照王霄的命令成立了工学馆,开馆收徒传授制作方面的知识。
农家也是开了农学馆,主要传授农业知识。
这些年来,他们一批接一批的培训了许多人才,为大秦的国力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就像是金属马镫,看似非常简单,可实际上对于材料学有着很高的需求。
青铜软,做不了。必须得是冶铁才行。
而且普通的含磷高的铁发脆,含碳量太高就会软,都不适合做金属马镫。
在王霄以这个时代的方式提出这方面的问题,并且给出概略的技术指导之后。墨家的工匠们花费了几年的心血,生生做出了近似于百炼钢,还有炒钢的技术来。
作为奖赏,王霄给相关的人员全部予以爵位提升,领头的直接位列大庶长,再上一步就是关内侯。其他参与人员,最少的也是十四等的右更起步。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金银铜钱,布帛美酒,华宅良田作为奖赏。
不过墨家的话,讲究刻苦修行,很少有谁会喜欢这种物质上的享受。
他们只对技术革新感兴趣。
王霄急需大量的人才来为官做吏,否则的话,他取消分封改为郡县就成了笑话。
天下间的人才,大都是属于各国的宗师与门阀豪强大族之家。
因为只有这样的家族,才能供得起脱产男丁去读书。也只有大家族,才能有足够的藏书,并且请得起老师。
儒家为什么能发展的那么快,因为他们提出了‘有教无类’。
不看你出身,也不用花太多的钱就能读书。这可比大家族之中的内部传递强的多。
王霄扫荡天下,各国宗室与门阀豪强,基本上除了少部分被吸收的,其他都是迁徙倒了四野边荒之地。
至少几代人之中,他们可以为吏,但是别想做官了。
王霄不能用这些人,所以他需要更多的平民人才。
这里不得不提到的一句就是,王霄发明了纸张出来,对于知识的传播具有革命性的效果。
以往都是用竹简来做文字记录。而竹简非常笨重,在上边写字也是非常困难。所以无论是传播还是记录,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普通的平民想要获得知识,难度非常大。
最简单的就是,他们连书都看不到。
也就是纸张出来之后,王霄又弄了雕版印刷,开始大规模的印刷书籍,这才使得情况逐渐有了好转。
原本他弄印刷术是为了大规模印刷邸报,从而占据舆论宣传的高点。
之后是负责过邸报一段时间的韩非,主动提出可以大规模的印刷书籍,从而提高知识水平。
虽然大部分的贵族门阀,都是敝帚自珍的垄断着知识。
可也有像是韩非这样,愿意提高全民知识水平的人存在。
王霄也不含糊,不但同意了韩非的要求,还专门在上林苑里划出来了一大片的地方,由庞大到不像话的少府组织了专门的印刷部门。
而且王霄还大方的拿出了宫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