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间巷其实不叫七间巷,而是叫芙蓉巷,因为这里出去的“大人物”其实只有一位是个官居三品的尚书,其他的都是些只在百姓眼里了不得的小官儿。
七间巷里有一些传说,都是关于从这里出去的贵人们的,时间久了被这里的百姓传的绘声绘色,渲染的精彩纷呈,但这里的老人们所知道的关于七间巷里出秀才的故事有一部分是真实的,毕竟年代久远,要深挖那些细枝末节也未免牵强,不过这其中最精彩的桥段,要数这里的“传奇人物”—高家老太爷、高海胜的故事了。
传说这高海胜老太爷年轻的时候轻狂,家里有两母薄田不愿耕种,硬是要变卖房舍进京科举,家中老母不但不阻,反而弹压了丈夫的不满,变卖家产交与那高老太爷进京赶考,高海胜到了京城一边要吃穿住宿,一边又要笔墨纸砚,最要命的还要“行卷”。
穷书生整日在柴米中周旋,勉强挨到科举,结果及第不成倒与那青楼一名唤“青杏”的烟花女子在一次偶然之时有了来往,一来二去那女子对高老太爷生了爱慕之情,便不嫌弃高老太爷的寒酸门第,资助他买下这七间巷东头的一处宅子,经常出入这宅子里,高老太爷也一直未曾娶妻,年复一年与她在宅子里寻常夫妻做派。
这一年高海胜的亲娘高老太太进京寻子,原是她丈夫病故,只能来京城投奔这唯一的儿子,再说这青杏虽可以出青楼随意走动,却一直不曾正真赎身,那烟花之地哪里能真的攒下多少钱,不过比寻常人家强些罢了,置些薄产有余,为自己赎身却是不足,高老太太初到盛京城便得知自己的儿子与那烟花之地的女子有了牵扯,也不哭闹反对,毕竟是庄稼人出身,只提了两个条件,一是赎身,二是要她为高家诞一男丁。”青杏见婆母言辞恳切,也是一片舐犊情深,终于拿出多年在青楼打磨出对付男人那一套要让高海胜重新科举,规劝到动情之处直哭的梨花带雨让人心疼。
自此五年不到高老太爷便一路扶摇直上过了乡试会试最终中了进士,全赖高海胜是个有灵气的,又打定主意为了妻儿某个好前程。
从此以后为青杏赎身,儿女双全也是顺理成章,高老太太也是个信义之人,在儿子发达之后非但没有重新迎娶踏破门槛儿的清白小姐。反而正儿八经的抬了青杏进门,也算一桩美谈。
自那以后高海胜夫妻的儿子孙子再无缘科举,加上高老爷出身不高,妻子又是烟花之地出身始终为人诟病,官位始终没有更上一层,在高老太爷年迈回家荣养之后,高家更是日渐势微了。
高进便是这位高老爷三代单传的嫡亲孙子,虽然还是连个秀才都屡考不中,倒是一位经商之才,这几年自打高进成年之后,高家有有了些欣欣向荣的景象,由于高进的父亲,高全德也已年迈渐不管事,当时人迷信,认为祖宅不可荒废,于是高进便不时看顾一下七间巷的老房子,以便随时修葺打理。
这一天,高进正好就在这高家老宅就接到了王大娘要认雨珠为干女儿的邀请,王大娘只不过是个牙婆,这是街坊四邻都知道的,索性也不下什么请柬,饭菜满满当当的摆上桌,挨家挨户去请也就是了。请到这高家时,由于高家在这七间巷也算是正正经经出过举人老爷的人家,看见高进果然赶巧在此便格外热络了些,高进也是大方之人,便也跟着去了。
高进一只脚刚一迈进院子,他的目光就被雨珠的绰约风姿定住了,半响没回过神儿来,这世上,真有这样九天仙女般的人儿啊,这一刻高进十分庆幸自己尚未婚娶。
那厢雨珠正帮邻居们端菜,光洁的额头上有些细密的汗珠,在日光下更显娇艳,是了,在宫里这两年保养的确实不错,再看那身段,周身的气度,虽只着了最朴素试样的广袖碧罗裙,也是说不出的姿态万千,就只一眼,他就知道,茫茫人海,自己就是她了,就只是她了。
一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