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长安(一)(2 / 3)

六朝汉臣 土豆刘 3615 字 2021-06-26

修补自己那一颗产生了裂痕的心。

多么完美的句子啊。

似大道之音、圣人之语!

诵读之后,忘记了一切忧愁。

没想到今世还能阅览这种文章……

值啦!

褚大在董仲舒后方五步的位置站立,注视那道激动的身影,小心翼翼地侍奉着,生怕出事。

忽然,苍老沙哑的声音,幽幽传来。

“褚大!”

“师尊!”

董仲舒闭着眼睛,沉声问道:“撰写此书之人,当真不属诸子百家?”

“嗯。”

“好啊!好!”

这位当世儒家第一人,笑容不减,满意地睁开了双眸。

瞳孔中的阴翳,尽数消散。

他转身,看着褚大,道:“如此人才,自当为我公羊所用!”

董仲舒激动地走了起来。

他背着手,在灯光昏暗的院子中来回徘徊。

影子映在墙上,时大时小,时长时短。

他的大脑开始疯狂运转。

褚大目光如炬,眨了眨眼,“师尊,您这是打算插手胶西之事了?”

“嗯。”

董仲舒驻足而立,抬起左手,看着已经团成一团,已经不成样子的帛书,再次小心翼翼地展开。

他高高举起帛书,透过月光,看着上面的笔迹,像是一个开心得老小孩似的,笑吟吟说道:“胡兄还是太保守啦。吾以为,兴儒家千年者,必此子也!怎能不助?”

褚大沉思片刻,道:“师尊,胶西乃诸侯王的地盘,我儒家插手,恐怕不太容易。”

“我知道。”董仲舒语气平淡,一副看尽世间沧桑的模样,“胡兄信中,一共提到两件事:军功,征购粮食。”

他将帛书塞进胸口的暗兜中,转过身,看着这个徒儿。

继续说道:“按照我对刘端的了解,这两件事,必定和他有关!”

褚大挠了挠头,不解地问道:“那我儒家应如何应对?”

董仲舒再次注视未央宫的宫阙,叹了一口气,道:“此事,只有那位插手!否则,无解!”

“那弟子明日便入宫拜见陛下。”

“不急!”

“师尊?为何?”

董仲舒回忆着朝堂上的种种过往,笑了,笑得很灿烂。

当初,为了对抗窦太后,自己可没少和那位谋划。

整个大汉,除了自己,能够猜透那位心思的,恐怕寥寥无几吧。

看着弟子,直截了当地说道:“哪怕你去面见陛下,他也会以证据不足,搪塞过去。”

“啊?不会吧!陛下不是一直准备削藩吗?这可是好机会啊!”

“哈哈,削藩这件事,虽必行,但需要看准时机。”董仲舒瞅着未央宫的位置,淡淡地说道:“若没意外,陛下三年之内,不会削藩!”

这是他基于对刘彻性格了解,作出的判断。

刘彻这个人向来爱面子。

哪怕强硬的窦太后,在捕杀“祸乱朝堂”的儒家之人的时候,也会顾忌刘彻的面子,选择一个合适的场合。

马邑之围,过去将近三年了吧?

兴师动众,却一无所获,成为了全天下的笑柄!

大家明面上不说,暗地里议论的,绝不在少数。

这让一张爱面子的陛下,脸往哪搁?

虽然战争失败有背锅侠,但是,当初批准出兵的,是皇帝!

这是刘彻永远也无法泯灭的痛苦!

不过,万幸。

痛苦虽然无法泯灭,但是可以减少。

而减少的方法,那就是打一场胜仗!

打一场大汉主动出击匈奴的胜仗!

所以,董仲舒敢断定,三年之内,必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