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三 火星站(1 / 2)

产能爆发的结果就是,火星轨道平台的十二个大型框架,已经生产完毕,就等着月神系列货运飞船,拖曳着前往火星轨道组装起来。

之所以生产得如此之快,完全是因为这些框架的结构,主要是由钢铁和铝合金构成。

经过多次改进,并且换代后的铁合金,不仅没有了低温下冷脆的弊病,强度也远远超过了钛合金。

而且还有一定的灵气亲和性,更容易成为灵材,这也是杨青选择它作为火星平台的主框架的原因。

因为火星平台在太空的运行时间,至少也在千年以上。

要是在蓝星上,过去了千年的时间,钢铁早就腐蚀,烂的不成样子了,在太空中,虽然没有氧气这样的毒药,但是太阳风,宇宙射线的危害也并不少,这些都是人造建筑,很容易受到损伤。

这种损伤表面上看不出来,天长日久的积累下,就能发现,好好的材料,已经变得千疮百孔,不堪使用了。

当然那时候火星肯定改造好了,区区一千年,也没有放弃的道理。

虽然宇宙很大,星辰无数,但是适合改造成为宜居星球的行星,真的并不多。

金星算一个,但是因为它离着太阳太近,极易受到太阳的影响,而且给一个星球表面升温容易,降温,并且降低大气压,才是最困难的事情。

宇宙是一个接近真空的环境,在里面的东西,就只能通过辐射的方式,往外发射能量,哪怕所有来自外界的能量,完全被屏蔽,可按照这样的降温方式,时间跨度长达百万年以上。

另外就是木星的几颗卫星了,它们虽然算是卫星,但是每一颗都不比火星小多少,木星系统,算是一个具体而微的小太阳系。

它们的水不缺,距离太阳也不算远,却只适合小规模的改造。

因为他们的上面,有几个难题,主要它们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海洋。

那就是被升温到一定程度以后,海面液化,那时候木星引发的巨大潮汐,可不是蓝星上的海洋潮汐可以比拟的,如果木卫二木卫三这样的卫星和蓝星的重力相当,那么每天潮汐引发的巨浪,绝对会超过几百米。

这种环境下,没有任何船只能够在上面生存,给别说改造了。

所以火星有资格变成人类的另外一个母星,绝对没有放弃的道理。

不过一千年以后,人类的科技进步,也是现在人难以想象的。

要知道人类从工业革命到现在,也不过区区二百多年的时间,这二百多年的变化,就算是最好的科幻作家,也难以全部写出来。

所以一千年以后,尤其还加持了来自洪荒的符文体系,谁也不知道科技会发生怎样的飞跃。

那时候也许增加引力的方式,是在火星的地心,增加一套能够增强引力的装置,甚至星球本身,就有了吸引光子的能力,就跟杨青在蓝星的基地做的一样,只不过那时候影响的范围只有几十平方公里,现在能够覆盖整个星球罢了。

这才是杨青只要求这些平台能够维持一千年,而不是像生命种子存储库一样,时间以万年计算的缘故。

事实上,这个矿架能够存在的时间,远远超过千年。

框架会携带一定的磁场,能够偏转绝大多数袭来的宇宙射线和太阳风,保证太阳能面板,还有反光镜的寿命,至少让它们达到百年左右的使用寿命。

铝合金在宇宙真空环境下的性能,并不比钛合金差,唯一的缺点就是,它们不适合进入大气层浓密的星球,因为铝合金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很容易被腐蚀燃烧。

钛合金虽然储量并不稀少,但是钛不管是冶炼,还是加工,都极为困难,因为它对热的传导能力很差,要想大批,廉价地生产工业品,自然还是铁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