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返回庐古湖(2 / 3)

浅,其他地方都在十米以下。
然后李前开始做实验。
把异变的红薯分作两份,一半种到溪边,另一部分种到没有黑泥的土地。
挑选未变异的红薯,也在两个地方播种。
扦插的方式,也做了对照实验。
之后便是观察、记录发芽跟生长的情况。
做完这些,又给试验田立起围栏,防止被其他动物破坏。
如果变异红薯能源源不断种植,
再加上人类的科学种植技术,林宇将实现黑石自由。
官方和观众都感到魔幻。
实验一直持续到11月中旬,李前又放了苏想一次鸽子。
异变的红薯并不能发芽生根,并且存放时间只有十天左右,即使不照射阳光,也会慢慢干瘪腐烂,留下黑石。
正常的红薯才可以发芽。
种在正常土地的红薯,无论茎块,还是扦插,都没有异变迹象。
小溪边的红薯,则有1%左右的异变。
也就是说,一千斤红薯,十斤异变,约莫七八块红薯,收获七八颗小黑石。
异变与黑泥存在决定性关系。
得到这些结果后,专家们看待黑泥的态度完全变了,简直就是宝贝,恨不能亲自上手研究。
他们设计出了新的实验。
不同浓度黑泥,对异变率的影响。
李前有点遭不住,高原上越来越冷,再拖下去,散布火种的计划都要耽搁。
他暂时封存试验,在溪边种下红薯、土豆,然后提起斧头,开始往沙滩草地那边的营地方向清理壁画。
这件事情每天只需进行一小时,就能清理很大面积,交给蜃景拍照,官方分析。
李前则通知机组四人,准备出发。
四人组连夜对飞机进行全方位检查,第二日清晨,伴着银河星光,鲲龙庞大机身于雪地开始滑行。
发动机卷起积雪,于身后化作两柱咆哮的白色气浪。
飞机越滑越快,短短百米便攀升,离开雪地,冲向天空。
今天天气很差,暴风雪,不适宜起飞。
李前放下手机,微微闭目,脑中的弦与天地间广阔频率共振,风雪来到飞机周围瞬间柔和下来。
一股无形的力,为飞机提供升力。
驾驶室,机长紧握操纵杆,神情专注。
副机长、机械师以及观察员,都非常紧张。
他们建议等两天,风雪消停点再出发。
不过李前态度强硬。
他们怀着十分沉重的心情,驾驶飞机。
机长在脑子里模拟过许多遭遇暴风雪,各种极端情况下的应对方式,这趟航行,绝对不能出事。
然而此时,他表情虽依旧坚定,眼神却恍惚。
按照他的驾驶经验,这会儿机身应该剧烈颠簸,操作杆异常沉重才是。
稍不注意,机毁人亡。
可现在却异常的平稳,
只轻微抖动。
然而窗外乌洞洞,飞机灯光射不出20米便被风雪完全淹没。
风很大,雪也很大。
“大哥,你这技术越来越牛逼了!”
观察员忍不住发出感慨,
他今天故意少吃了点东西,害怕半道颠吐了。
机械师驾驶经验比他丰富,迟疑道:
“情况不太正常。”
副机长没理两人,他望了望窗外,又看了眼机长,机长也侧头,两人对视,互有默契。
李前偶尔在湖上‘练功’,动辄搞出龙卷风暴,场景十分震撼。
此刻给飞机开道,倒也可以理解。
一个多小时后,飞机下了高原,外面天色终于明亮,太阳缓缓升起,照的雪地亮白。
李前看向地面,山河披上银霜。
几乎看不出原本的山峦形状,树木全被淹没。
机长昨天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