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我为你们感到悲哀(2 / 4)

也有些学生觉得钟跃民只是在夸夸其谈罢了。

就在这时,一个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鼓起勇气,举起手来提问:“钟老师,那我们应该如何从众多资料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部分呢?”

钟跃民微微一笑,回答道:“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筛选资料确实是一项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首先,你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目标,这将有助于你确定哪些资料对你的研究最有帮助。接下来,围绕这个核心,有针对性地去搜集相关的资料。在阅读这些资料时,保持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至关重要。不要仅仅满足于了解作者说了什么,还要深入思考他们为什么这样说,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漏洞或不足之处。此外,也要关注那些与你的观点相悖的论文,因为它们往往能够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随着钟跃民的话语轻轻一转,教室内的气氛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风雨飘摇却又充满希望的年代。他站在讲台上,目光中闪烁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科学的热爱,缓缓讲述着中国科学史上那些不朽的名字与事迹。

继续阅读!

“当我们谈及中国科学史,不得不提的一位先驱便是徐光启。”

钟跃民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1607年,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携手,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这部旷世巨着。这不仅仅是一部数学书籍的引入,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的火花。他们首次拟定了‘几何’这一科学名称,并创造了一系列诸如‘点’、‘线’、‘平面’等全新词汇,为中国乃至东亚的数学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显然很多学生应该没有听说过这件事情,一时间学生们听得入了神,钟跃民继续说道.“这一创举,不仅标志着中国数学开始与国际接轨,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无数中国学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中国近现代科学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话锋一转,钟跃民又谈到了晚清时期.“到了晚清,随着国门被迫打开,中国开始更加积极地吸收西方科学知识。《微积溯源》的翻译出版,是这一时期的重要里程碑。华衡芳、李善兰、徐寿等科学家,他们不仅翻译了这部微积分学的经典之作,更在翻译过程中厘清了物理学和微积分数学中的诸多概念。这些努力,为中国近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说到这里,钟跃民停顿了一下,目光中流露出深深的感慨.“这些先辈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为中国科学的发展铺设了一条艰难而光明的道路。他们不仅引入了西方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将这些知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创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科学体系。”

“而除了自然科学之外,”钟跃民继续说道,“在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还开始了对法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的探索。这些领域的词汇,也逐渐有了比较准确的中文翻译。这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中国正在逐步融入世界,正在用开放的心态去迎接科学与文明的进步。”

这时一个学生举起了手,钟跃民看到后微笑着问道.“这位举手的同学,你有什么问题吗?”

举手的同学站了起来,大声说道.“钟老师,据我所知,许多词汇好像是根据日文翻译过来的吧,我觉得承认事实不一定就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们不能用狭隘的民族观去否定吧?”

钟跃民皱了一下眉头,心想自己讲的应该是没问题的呀!他疑惑地看着那位学生,问道.“这位同学,请举例说明一下。”

那名学生自信满满地说道.“比如‘物理’这个词汇,我记得这个词好像是出自日本。”

钟跃民笑了笑,不答反问.“这位同学,请问你是什么专业的?”

那位学生骄傲地回道:“我是学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