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更为曲折与复杂。
英国与美国的纺织业巨头们开始担忧,来自香港的进口产品如同洪水猛兽,可能会对本土纺织厂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因为香港制衣业凭借其低廉的成本、高效的生产能力和卓越的品质,已经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在美国肯尼迪总统主政的时期,贸易保护主义的浪潮席卷全球。为了应对来自香港等地区的竞争压力,美国政府推出了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配额制度,旨在限制成衣的进口数量,以保护本土纺织业免受冲击。这项配额制一直持续到2005年,对全球纺织业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尽管面临着如此严峻的挑战,香港制衣业却并未因此而停滞不前。
相反,在配额制度的压力下,香港制衣业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创造力。七十年代,香港迅速崛起为亚太区内着名的成衣采购中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
无论是简单货式的大批生产,还是小量高价成衣的定制需求,香港都能一一满足。
这一时期,香港依然保持着世界上最大的成衣出口地区的地位。这不仅得益于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更离不开香港人对品质和创新的不懈追求。他们不断推陈出新,设计出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时尚款式,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青睐。
于国栋面对罗顶邦以及他身后众多服装纺织业界的大佬们,他一一握手,态度诚恳,没有丝毫的轻慢。
“罗先生,你太客气了。我那点儿名声,在诸位面前真是不值得一提。”于国栋微笑着回应罗顶邦的夸赞,同时向林先生、田先生、方先生等人问好,展现出他的谦逊与礼貌。
林先生对于国栋的态度显得有些微妙,既有着一丝不满,又带着几分尊重。他开口说道.“我们制衣业总商会几次请过于先生,无奈于先生总是不肯赏光啊。”
于国栋闻言,心中暗自揣摩林先生的意图。他明白,这些大佬们齐聚一堂,绝非偶然。他们或许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或许想要探讨行业的未来发展。而他,作为内地纺织业的佼佼者,自然成为了他们关注的焦点。
“不好意思,林先生,我一直在内地忙得很,确实抽不出身来。但请相信,如果有时间,我一定会光临贵商会的活动的。”于国栋委婉地回应了林先生的邀请,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歉意。
于国栋心中清楚,对于当商会做名头的事情,他并不感兴趣。他更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商业合作和行业的发展。而这位林先生,虽然并非商会会长,但在业界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因此,他并没有直接拒绝林先生的邀请,而是给出了一个相对委婉的答复。
“于总,其实我们今天请你来,是想和你探讨一下我们制衣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你也知道,现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需要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挑战。”
“大家还是不要闲聊了,先去换身衣服,我们较量上几局吧。”罗顶邦的话语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他不喜欢这种剑拔弩张的气氛,但显然,他已经习惯了在纺织业中的领导地位,这种语气对他来说再自然不过。
于国栋微笑着随着众人上了高尔夫球车,心中却暗自警惕。他知道,这场高尔夫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运动较量,更是罗顶邦等人在试探他的实力和态度。
到了场地,于国栋接过球童递来的球杆,与罗顶邦寒暄了几句。他抓杆、握杆、挥杆,动作流畅而有力,然后一杆进洞,赢得了众人的赞叹。
“不错,这个球场我练了二十几年也没你这么厉害。看来你没少下功夫啊。”
罗顶邦笑着夸奖于国栋,但话语中却带着几分暗示。他是这个高尔夫球场的常客,顶级的豪客,而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