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香港银行发展史(2 / 4)

/br> 黄忠明闻言,神色更加专注,他迅速从公文包中抽出一份文件,边翻阅边说道.“确实,港股市场近期波动较大,不少个股呈现出高抛低吸的机会。至于国泰置业,我之前也有关注,它的基本面稳健,土地储备丰富,尤其是在城市更新项目上有着独特优势。不过,考虑到其股价近期已有一定涨幅,直接收购的成本可能会较高,我们需要谨慎评估风险与收益。”
钟跃民轻轻敲打着桌面,似乎在思考黄忠明的每一句话.“风险与收益总是相伴而行,关键在于我们的策略是否足够灵活,信息是否足够准确。黄经理,你认为如果我们采取分批建仓的方式,逐步吸纳国泰置业的股份,同时利用期权等金融工具对冲部分风险,是否可行?”
黄忠明缓缓地端起水杯,轻抿一口后将杯子轻轻放下,然后微微皱着眉头陷入沉思之中。
过了好一会儿,黄忠明终于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看向钟跃民,语气沉稳地道.“钟先生,请恕我直言,您刚才提到的那两家公司其实都不太合适咱们去招惹。这其中的缘由嘛,一来它们的背景深厚、实力强大,以咱们目前的能力恐怕难以与之抗衡;二来李总的名声在股民当中实在是不够响亮,缺乏足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若是想要对其进行狙击操作,难度可谓相当之大,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至于浑水摸鱼这种手段,更是行不通,因为无论是哪一方势力,都未必会心甘情愿地从您手中赎回那些股票。综合考虑下来,依我之见,钟先生当下并不适宜涉足此类业务。”
听完黄忠明这番话,钟跃民原本平静的脸上突然闪过一丝惊喜之色,眼中光芒大盛,连忙急切地催促道.“哦?黄经理请继续讲下去!”
显然,这位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所提出的观点让钟跃民深感认同,并且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钟跃民心中暗自赞叹不已,果然不愧是行家里手,寥寥数语便切中要害,直接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面对这样精准而深刻的分析,钟跃民丝毫没有感到气馁或沮丧。
毕竟商场如战场,有得必有失,此路不通那就另寻他途便是。更何况,他此次与黄忠明会面的目的本就不仅仅在于探讨具体的投资项目,更多的还是希望能够深入了解一下这位业界精英的真实水平和见识见解。
就在这时,黄忠明稍稍停顿片刻,似乎在组织语言,紧接着又开口说道.“既然钟先生觉得前面所说的方案不可行,那么不知您对于收购银行这件事情是否有一定的兴趣呢?”
听到这话,钟跃民不禁微微一愣,但很快便恢复常态,笑着回答道.“哈哈.....收购银行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啊,那可是需要耗费大量资金的。不过话说回来,我对此倒是挺感兴趣的。黄先生不妨详细给我讲讲,如果真的可行,说不定以后咱们还真有可能收购一家银行呢。”
“钟先生,您对银行业是否有所了解呢?”黄忠明试探性地问道,他深知,对于一位决策者来说,对行业的深入了解是至关重要的。
“不了解,直接说。”钟跃民坦诚地回答,没有丝毫掩饰。他确实对银行业知之甚少,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新领域的探索欲望。
黄忠明闻言,微微一笑,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他对香港的银行业了如指掌,开始娓娓道来.“钟先生,香港银行业的蓬勃发展主要是在近几十年间,特别是五十年代以来。香港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经济转型。第一次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兴起,这为香港的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而第二次,则是在最近七八年,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北上内地,金融、航运、贸易等高增值服务产业迅速崛起。这两次经济转型都对资金产生了长时间的巨大需求,从而为香港银行业的繁荣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机遇。”
“大家都形容香港银行业的繁荣景象为‘银行多过米铺’。”黄忠明幽默地补充道,试图让钟跃民更加直观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