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名字时,突然,“朱湛文”三个字映入了他的眼帘。
名册上编号 “77 ”的无主骨灰坛署名为“朱湛文”。
这个发现让徐青华和的心跳瞬间加速,直觉告诉他,这其中或许有着某种关联。
在宝岛经常写繁体字和写竖体字的徐宗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湛文”一定是“谌之”二字之误。
这个猜测让徐青华激动的心情变得更加复杂,他既期待这是与朱枫有关的线索,又害怕最终只是一场空欢喜。但无论如何,这意外的发现就像黑暗中的一丝曙光,给了他们继续追寻下去的动力。
徐青华决定深入调查这个名册里的“朱湛文”,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揭开真相的细节,无论前方等待他的是什么,他都准备好去面对。
徐宗续在发现“朱湛文”之后,立刻托请他的大学同窗、宝岛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的朱宏源教授帮忙,一起寻找详细的线索。
朱宏源教授出于人道主义和对这段历史的愧疚心,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徐青华的请求。
他以研究近代史的名义,凭借自己的身份和人脉,进入了一般人难以进入的密档地域。
在台北特殊墓葬管理处,朱教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询资料。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获悉确有一个疑似朱谌之的名字“朱湛文”登记在第二殡仪馆提供的政治受难者名册上,原编号 “233”,后改为“ 77”。
根据资料显示,此骨灰坛现安置在台北市南郊的富德公墓。
朱教授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告知了徐宗续,徐宗续听闻后,激动不已,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
他决定和徐青华立刻前往富德公墓,去探寻那个可能与朱枫有关的骨灰坛,揭开那段被尘封的历史。
徐宗续和徐青华快速来到富德公墓。
在角落里,大约300多个无主的骨灰坛,都乱七八糟地堆放在一起。
一个个骨灰坛都由白色编织袋包裹,如果想找自己需要的骨灰坛,必须拿出来一个个看。
当大家好不容易找出“77”号编织袋时,却发现里面并不是“朱谌之”的骨灰坛:骨灰坛上的名字和袋子上红油漆写的名字,对不上。
徐青华知道骨灰坛应该就在富德公墓里,为了能更顺利地进行寻找,他决定请竹联帮帮主张杰英帮忙。
张杰英听闻此事,爽快地答应了帮忙:开玩笑,竹联帮要其他的可能没有,在宝岛,竹联帮作为第一大帮派,要人怎么可能没有?
张杰英立刻发动竹联帮马仔来富德公墓帮忙。
在竹联帮张杰英的协助下,公墓管理处的人对此事非常重视,下令立刻展开全面整理所有的骨灰坛。
徐青华焦急地等待着消息,仿佛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如此漫长。
终于,竹联帮张杰英发来了消息。
经过公墓工作人员和竹联帮马仔数小时的翻检,终于在角落里找到了刻着“朱谌之”名字的骨灰坛。
原来骨灰坛上的“谌”和“之”都是连笔,所以才会被登记人员误写成“湛文”。
徐青华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立刻和徐宗续奔赴现场。
当他看到那个骨灰坛,心中百感交集,这么长时间的寻找和努力终于有了结果。
他轻轻地抚摸着骨灰坛,仿佛在与未曾谋面的朱枫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徐青华在心中默默说道:“前辈,我终于找到您了,您的付出和牺牲不会被遗忘。”
随后,徐青华向竹联帮和徐宗续鞠了一个躬,表示了感谢。
徐青华满心欢喜地带着朱枫的骨灰坛,踏上了去海基会和海协会在宝岛的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