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神话14(1 / 2)

综影视悟心 阿质 1144 字 2个月前

扶苏摇了摇头,目中笑意未减,“没有想做什么,只是觉得瓷……心有猛虎,与……蒙家确实是一脉相承,”

瓷?

瓷瓷顿了顿,直接以名来称呼,放在如今倒也算寻常。

只是心有猛虎?

瓷瓷想到了易小川提过的蒙家的族徽,就是猛虎为形,蒙恬认自己为子侄,时人重视家族与师承,扶苏这样夸也没毛病。

就是夸得有些太真挚了。

瓷瓷虽身在大秦,但相处多的除了两个现代人,就只剩娇柔温顺的吕素,其实没怎么和当世的文人多接触过。

不过,扶苏这样的夸人风格,倒是挺符合她过去对这个朝代气质的刻板印象的,不免也如易小川一般,把从前读史书时风起云涌、荡气热烈的感受迁移对应起来,多了几分和‘大历史’碰撞后相融的感觉,与往日的平民生活交缠之后,共同形成了她对这个时代鲜活的记忆底色。

上午的课业结束,便到了吃饭的时辰。

扶苏带着瓷瓷行至饭厅,却听人来禀报,说是弟弟胡亥遣人送了几道吃食过来。

这确实是少见,扶苏是长子,但弟弟妹妹数量不少,与胡亥并未有更多的交流,不知他突然这般作为是什么意思。

是什么意思?

是瓷瓷与赵高、易小川商量过,扶苏只知她与蒙恬、易小川的关系,有这两人背书,暂时并没有仔细询问她的其余社会关系。胡亥未来或许还会是一颗雷,趁着现在风平浪静先坦然相告,以免万一有什么骤变再因此生了嫌隙——

以往种种告诉他们,倒霉命运不定在什么地方就挖个坑呢,这种能随手做好的细节就顺手做了就是。

“公子,实不相瞒,在胡亥公子身边做吃食的赵高,正是家父。”瓷瓷平静道。

“原来如此。”扶苏点头,思索后又道,“早前陛下给赵大人赐名的旨意,我确有印象。”

赵高的手艺当然是没得说,扶苏向来不太在意口腹之欲的,也很是被惊艳了一番,还夸赵高是精研技艺才有如此,心性笃诚。

瓷瓷心说,若赵高不是赵高,笃诚就笃诚吧。

饭后又步行至扶苏处理正事的地方。

因着是穿过一道幽处游廊才看见的门扉,瓷瓷还以为里面许是小而精致的书房样式。

却不想内室还挺朗阔的,堆叠着书简卷轴的博古架,正中的桌案宽敞,侧边甚至编钟、琴、瑟等乐器一应俱全,总体很是大气。

扶苏先是给瓷瓷说了他的摆放习惯,书简是如何分类的,一般又怎么做批注,送达到下面是如何流转的,如此云云,详细坦诚到让瓷瓷连番侧目。

扶苏阅览今日新送上来的事务书简,时不时提笔写下回应与安排,并未吩咐瓷瓷要做些什么事情。

瓷瓷也没有不自在,取了一卷扶苏之前批阅过的自行看了起来,见是一份简单的陈言,来自举贤堂的一个旧赵国门客。

这个人先是提了一件事,说是他的一个故友几年前因私自讲学而获罪,全家皆斩。而如今公子创立举贤堂,他们这些门客都在扶苏的宽待下被允许畅所欲言,尽抒己见。叹息那位旧友没有赶上好时候,要是搁到现在,就不必落得这般遗憾收场了,大秦也能多一位熟读百书的人才。

全篇大约就是这么个意思,文笔尚可,情绪饱满。

瓷瓷脑子里对应上了相关的秦令,巧了,又和那位丞相李斯有联系,甚至还是上午淳于越先生所讲到的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的后续。

分封制虽然一直有人推崇,但在始皇帝明确说过坚持郡县制之后,又被重新提起,还是因为帝国政令推行不畅的问题。

秦国吞并六国的速度太快了。

举国同律对老秦人来说是